一小步,一小步,牽手慢慢走......(本格文章因故不開放回應)

隨時來一句

2011年4月23日 星期六

從蠶蛾到紋白蝶

剛開始接下現在的工作時,我是反對養蠶的,從前一樣有教過昆蟲世界這個單元,我跟學生一起養竹節蟲,養獨角仙鍬形蟲(都不是大量),一樣是很好的觀察素材,而且,有很多學校已經在環保人士的大力宣傳下改養紋白蝶了!但,交接的時候,原任老師非常堅持,而我們做這途的有個行規,那就是要絕對尊重原任老師意見,以學校整體校風和慣例為準則;當時我有點無法理解,但直到現在我才了解原任老師的用心(但這原因卻又不好說清楚)。


還記得小時候養蠶,養到最後都是把蠶卵送回給商人,或是沖馬桶的也很多,長大以後,有時我會想,社會上那麼多人棄養寵物,形成流浪貓狗問題,是不是都源自於小時候養蠶的經驗?因此,幾年前我在別的學校任教時,就堅持不養蠶,而是少量的養竹節蟲,養獨角仙和鍬形蟲,也不是全班全學年都養,甚至還要通過重重考驗才能養......;不只是養昆蟲,連種菜都有嚴格的規範,也因而出現「吹笛子給小白菜聽,好讓牠快樂長大」這種畢生難忘的畫面。我還記得自己曾經說過這樣的故事:西元2050年,外星人小孩來到地球,看到O年O班可愛的人類小朋友,忍不住想抓回外太空去飼養,於是他準備了一個籠子..............


這學期跟學生一起養蠶,收穫最大的反而是自己。這件事逼迫我面對來自原生家庭的一些生命歷程,重新檢視與家人的關係,並且在照顧蠶寶寶的辛苦過程中,體會到「為自己以外的其他生命負責」,那是一種沉重卻也甜蜜的負荷。也因為這次的機會,我彷彿重新經過一次童年,把小時候沒做好的事重新做好了--或許這可以叫做「成長」?


在仔細的分格包裝後,昨天將第二批蠶繭寄出,希望牠們到了蠶的大家庭後都能繼續很有活力的成長著。相較於大人是「習慣的動物」,小孩則是「好奇的動物」,有些學生堅持想看看自己養的蠶長大成蛾後產卵再蹦出蟻蠶的畫面(即使我已經讓他們輪流看過卵紙卵孚出的蟻蠶了),我問:人類的兄弟姊妹通常不超過十個,像你就沒有兄弟姊妹,蠶的手足有幾百個,你一個人可以照顧那麼多蠶嗎?當蠶蛾產的卵開始每天十幾隻或幾十隻的鑽出蟻蠶時,你滿足了自己的好奇心,接下來怎麼辦?這時再寄到蠶的農場,蠶會不會在寄送過程中死掉呢?如果是外星人在飼養你,養到一半,你被外星人裝在盒子裡從火星寄到麻瓜星球去,你並沒有冬眠,卻被關在盒子裡不吃不喝也不能出來玩,會不會很難受呢?


幸好大多數小學生比大人還要富有同理心。面對「每次蛻皮就長大一歲」「沒辦法活到明年生日」生命週期很短的蠶,他們大都還是很呵護的。


養蠶的過程,學生有人為蠶病死而哭泣,我告訴他,哭夠之後,要記得多關心多照顧還活著的蠶,就像許多偉大的母親必須堅強,不能陷在喪子的傷慟中,而要勇敢面對往後的人生,照顧還活著的孩子;有人對於蠶死了感覺不痛不癢,只是很冷靜的遵照指示來處理,讓蠶回歸大地,成為桑樹的養份,我也告訴他,我們每個人總有一天都會死,就像所有的生物一樣,這是大自然的現象,你現在就會用清淡的態度面對,將來當我們所愛的人死了,你要記得,要回想起現在這種清淡和冷靜的感覺。


如果日後再教到這個單元,我既不會堅持不養,也不會堅持要養,(生養另一個生命是個人的自由選擇權),就像這學期的作法一樣,因為未來的社會勢必會更多元化,我們需要培養的是具有包容力和尊重生命的下一代。


謝謝這群小菩薩,謝謝蠶的大家長--涂爸爸。





【非廣告】

◎要說台灣,還有蠶桑產業的話,目前也就在這麼一個老百姓家了--

TVBS【一步一腳印】涂泉明堅持做嫘祖傳人

http://www.tvbs.com.tw/news/news_list.asp?no=sunkiss20100718220356

泉明生態教育蠶業農場

聯絡人:涂泉明

電話:(037)931264、932428

地址:苗栗縣獅潭鄉永興村11鄰14-1號


.